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公司新聞
來源: 作者: 上傳日期:2020-11-30 閱讀次數:0
為進一步推動和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充分發揮企業在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和人力資源開發中的重要主體作用,強化產教融合型企業的帶動引領示范作用,按照《國家發改委教育部關于印發〈建設產教融合型企業實施辦法(試行)〉的通知》(發改社會〔2019〕590號,以下簡稱《辦法》)、《關于印發〈廣東省建設培育產教融合型企業工作方案〉的通知》(粵發改社會函〔2019〕3514號,以下簡稱《方案》)和《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實施意見》(粵府辦〔2018〕40號)等文件精神,廣東暨大基因藥物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近年來在校企合作工作中勇于創新,積極探索,深化產教融合,致力做好帶頭引領作用,以謀求企業、學校、學生三方共贏,為社會創造更大貢獻。
2020年,廣東暨大基因藥物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憑借多年來在校企合作工作中的豐富經驗、工作成效和業績,經地方推薦、專家嚴格評審及政府公示,有幸入選廣東省第一批產教融合型企業建設培育入庫名單,為進一步落實產教融合工作,現結合本公司實際,特制定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三年(2020年至2023年)規劃如下。
一、發展思路
未來三年的時間里,廣東暨大基因藥物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將進一步鞏固以往校企合作所取得的成果,通過校企產教融合建設,著力打造多層次技術技能型人才建設。充分利用各種資源,積極探索校企深度融合的模式,堅持校企合作方針,創新“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的緊密型校企合作機制與體制,努力實現校企人才共享、設備共享、技術共享、校企文化互補、校企管理互通的深度校企合作關系,大幅度提高學校辦學的規范化和現代化水平,使校企合作實力更強,特色更加鮮明,教學質量、管理水平、經濟效益和輻射能力等方面都有明顯的改善和提升,成為我國生物醫藥產業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基地、技術服務中心。充分發揮引領、骨干和輻射作用,為全省及當地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貢獻。
二、合作院校選擇
以生物醫藥為主要優勢學科的大學及職業技能院校,為我公司校企合作優先選擇對象。本次產教融合企業合作院校為暨南大學和廣東食品藥品職業學院。
公司作為國家工程中心,與暨南大學從建立之初就有著不可分割的淵源,公司本身以暨南大學為技術支持,同時是暨南大學科研成果的孵化平臺。公司也與暨南大學在培養研究生、本科生等方面有著長期合作,并于2017年與暨南大學建立實踐教學基地、本科生實習教學基地;與暨大生科院建立 “大學生校外實踐教學基地”,與暨南大學共同建設廣東省大學生實踐教學基地一個;近3年累計建設投入四百萬元以上。公司還與廣東食品藥品職業學院建立教學實習基地。近年來平均每年接受實習學生40名左右。
三、預期目標
(一)通過校企合作中的項目合作、學術交流、校企互聘、同教同學等形式,拓寬企業各類人才的視野,促進企業自我研發能力的提高,從而全面提升企業整體影響力。
(二)打造大學生實踐教學基地,以企業為培訓責任主體,以專業知識、實踐操作技能、安全生產規范及職業素養為主要培養內容,通過企校雙師、實習培訓等制度保障,培養一批品德高尚、具有專業技能、身心健康、企業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
(三)通過校企合作,為企業引進更多的優秀的,與需求相符且專業對口的學生提前進入公司實習,讓實習學生提前了解崗位工作內容、企業文化,增進企業認同感,增加實習學生保留率,同時縮短公司新員工培訓周期及培訓成本,亦可緩解企業專業技術人員緊缺問題。
四、合作內容及方式
與各大高校合作內容及方式,初步確定有:定向人才培養、合作辦學、科研項目合作、學術交流等方面,隨著合作的加深和需要,可拓展更深層次的合作領域。
(一)訂單培養、合作辦學
遵循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基本規律,充分發揮公司的龍頭企業作用,建立 “訂單式”人才培養的長效機制,形成多層次人才培養模式。校企雙方共同制定生物醫藥專業碩士的專業教學計劃和課程教學大綱,實行校企雙導師制,共同制定完成工程碩士的實習實訓計劃和畢業論文;企方依據教學要求開展暑期培訓,為本科學生提供授課、觀摩、操作、實習等實踐教學環節安排,并配合教學計劃為學生提供設備、場地、人員等方面的支持;為相關專業的大專生提供實習崗位,使學生盡快熟悉和了解崗位工作內容、企業文化,為學生就業提供幫助,也為企業篩選和培訓具有專項技能的工作人員。
(二)新型學徒制培養
學校參與企業人才的培養,提高企業員工的綜合素質,為企業提供學術交流的平臺,以及針對性指導和培訓技術人員, 提高企業技術人員的專業水平,學習行業最新技術。
在企業推行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雙師聯合培養”為主要內容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采用企校雙制、工學一體的培養模式,以企業為培訓責任主體,以專業知識、操作技能、安全生產規范及職業素養為主要培養內容,通過企校雙師、彈性學制等制度保障,培養一批品德高尚、技能精湛,身心健康的、企業急需的高技能型人才。
(三)科研項目合作
充分借用高校的師資、重點實驗室、科研研究基地等研發平臺及社會影響力的優勢,從以下兩個方面展開科研合作:
1.國家及省部級科技獎及課題的聯合申報;
2.作為高??蒲谐晒姆趸?,將實驗室的科研成果推向產業化;
3.在高校技術力量的支持下,攻克生產過程中所遇到的難題和關鍵技術。
(四)學術交流
借用合作高校的國內外影響力,有選擇的參與合作高校組織及舉辦的專家培訓、進修學習及技術研討活動等,以推廣我公司產品、尋求新的客戶或新的發展機會、拓展技術開發思路。
(五)校企深度融合
實施校企深度融合,即:課程標準與企業標準融合,專任教師與兼職教師融合,學校資源與企業資源融合,學生與企業員工融合,學校評價標準與企業評價標準融合,學校文化與企業文化融合,大力推進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的校企合作模式。
加強校企協同“雙師”隊伍建設,聚焦生物醫藥中重點領域的發展;企業接收校方派遣的一定數量的專業骨干教師來企參觀、掛職、調研;同時企業每年定派遣中高層管理人員或技術人員作為高校工程研究生的專業導師,參與校方的研究生培養。校企雙方互認掛牌,在就業推薦、員工培訓等方面展開合作,并校企共同協商確定宣傳形式、范圍及內容,以求雙方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豐收。
(六)建立“校中廠、廠中?!?/span>
企業充分發揮自身的資金、資源優勢走進學校,建立“校中廠”,向學校介紹本行業的需求和最新進展,保證教師教學與社會需求的一致性,讓學生提前感知社會、了解崗位及工作工藝流程,降低學校的教學成本,減少學生校外實習風險;“校中廠”的建立將教學和企業環境相融合,讓師生共同參與企業生產的各個環節,在生產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現場管理能力、職業意識和職業素養;在生產實踐中要求教師努力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不斷超越自我。
校方也要發揮其人才、技術優勢進企業,幫助企業解決技術難題,協助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及產品革新,為企業技術及管理人員的再深造,技術工人的操作規范性,從專業角度做好相關指導及培訓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爭取政策支持
在現有一系列政策基礎上,積極爭取政府制定相關政策支持,建立企業與學院共贏長效機制,合力構建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平臺。
(二)健全組織機構
校企雙方共同成立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領導小組。由主要負責同志任領導小組正、副組長,各對應部門負責人為工作組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規劃編制、立項、實施和協調管理等工作,確保規劃目標和責任的順利落實。
(三)完善制度保障
研究制定《產教融合及校企合作建設實施管理辦法》等相關的規章和制度,將產教融合與校企業合作相關工作制度化、規范化。對工作的程序、內容、進度安排、資金使用等進行明確規定,嚴格按照各階段進展情況。使工作有制度、有計劃、有步驟、有檢查、有記錄、有考核、有獎懲。
(四)規范工作流程
進一步規范校企合作工作流程,完善校企合作協議,明確校企雙方的職責,規范雙方的行為,保障學生、企業、學校的合法權益。